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陈耀南博士:希望做撒种人

陈耀南博士:希望做撒种人

许济华

  陈耀南博士这位性情中人的香港大学名教授,相信对在一九九五年后才移民温哥华的香港人来说,并不陌生。

  在那年代,从香港的报章上、电台、电视以及社会公益活动或演讲会上,我们不难见到他生动的形象,听到他尖锐而雄辩的词锋。今天,在温哥华这块人类居住的乐土上,他与我们再度重逢。不减当年活力的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移民澳洲后的感怀,和信主后继续要走的人生路。非常的荣幸,本报在梁燕城博士的家中,访问了陈博士,听他述说一位基督徒的心声:“如果说我怎样经历神的恩典,就不能不数算自己怎样能够平安地长大。我是一个孤儿,能完成中学、大学及成为一位大学教授,这已是神大大的赐福予我。也就是说,自己有生以来,都是在经历神的恩典。”陈耀南博士以满怀感谢之恩的情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他说:“为何我移民澳洲后才信主成为一位基督徒呢?深信这也是神的引领。移民澳洲后,也是引发我信主的导火线之一,就是自己在深思:人到中年,也五十多岁了,抚今追昔,检讨过去,展望将来,环观世事混乱,自己本身和所认识的人之软弱,我深感人生有一种空虚感。我想,儿女也长大,在有生之年,应当做一些自己青少年时代该做而没有做到的事。读多些圣经,为主作些未作的工,就如学生未交或迟交功课,现在补交回来,因而于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正式接受浸礼。

  “其实,在我二十至卅多岁的期间,也很欣赏基督教,也曾到教会聚会及读些属灵的书藉。但在那个阶段,自己犹豫不决,不知自己到底配不配成为一位基督徒,还没有想明白。加上在港时工作繁忙,信主的热情时冷时热,及没有人的带领,得不到属灵的栽培,信主的温度降下来,直到移民澳洲后。”

  信主后的人生路应该如何去行走呢?陈博士表示在这余下的有生之年,他将在研究国学活动从中传主福音,协助教会做义工,多作见证演讲。并以“以心为心共听心”为主题,讲述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基督徒对心的认识和比较。他根据自己的所学整理、比较中国文化几种核心思想与基督信仰,探讨基督教怎样成全中国文化。他也会写一些书藉,如基督徒读论语,基督徒如何阅读唐诗。他认为这些文字工作很有用,应放在圣工上。

  陈博士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不是宗教,没有解答灵魂问题,宇宙创造的问题,生前死后的问题。佛家的思想如佛教虽然很流行,但佛教信仰有不足之处和值得怀疑的地方。他说:“我忠于自己的信仰,我认为基督教优于佛教是有道理存在。不要怕他人说你批评其它宗教,我认为这点绝不要含糊不清。我尊重其它的宗教,但我可以通过对话来作比较。但态度要温和,动机要良好,立场要严正。”

  另一点,陈博士希望使人认识到圣经是普世的,而在主耶稣未来到世上之前,中国的文化、学术、律法、礼仪都有神的美意。怎样见证这个事实呢?他希望自己能从这里做一些工作,有所贡献。

  在谈到个人移民澳洲的感受时,本报问陈博士,由香港的知名人士,到国外的无名百姓,是否有一种失落感。陈博士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是很平静地作出移民决定,完全没有失落感。想到自己能在大学教书二十多年,已是神所恩赐。自己何德何能,让神将恩赐赐给我呢?有些人一生都不能入大学,更何况能在大学教书呢?是神眷顾了我。且在移民后的初期,我算是带薪休假,后来以无薪休假处理。其实,当时我可以返回大学继续任教。但在港的房子卖了,书藉也带来,况且对香港的前途,政局也没有很大信心,所以并不留恋以往的岁月。今后在澳洲雪梨,我可通过中国文学的研究来做传扬福音事工。我认定这就是我以后要走的路。

  “再者,我希望在雪梨筹办一间‘讲学图书中心’,利用自己的学识和藏书二万余本,贡献在属灵的圣工上。让更多未信主者从该中心内得到神的福音,亦让教牧人员,基督徒在中心内研读中国文学资料。当然,筹办费用是非常困难,但我将尽力而为之,相信神会看顾。因为天上‘有一个撒种的’(马太福音13:3)‘种上以后,就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又长出大枝来,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它的荫下。’(马可福音4:32)”我们求神成全陈博士的构思,并且通过他的事工,将福音的种子广泛播撒。(第六十三期,1998年12月号)

摘自[真理报100期纪念集],特此鸣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