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不断打开道路的神,不断打开新的历史的神!

使徒行传的第十六章
6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
7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
8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
9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
10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

保罗是越在患难中,越是祷告,真的漂亮。
一扇门关掉了不能够进去,但是没有绝望,要给更大的呀,应该拥有这样的心。

使徒行传的第八章
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
2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
3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这两处经文,都是,经历患难,神却打开新的道路。

生活当中,往往经历困难的时候,有危机这个词,危--危险,机--机会,危机就是在危险的时候有新的机会!!!

神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神的历史是无人阻挡的!!!
感谢神,不断打开新的历史!!!加油!!!

Monday, November 9, 2009

赵晓:老子道行思想的制度经济学解读


转载自:福音时报

(福音时报) 老子说过的一句特别有智慧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好理解,但“道”是什么,一、二、三以又是什么呢,何以就创造了天下万物?本文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作一解读。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无法理解的东西,“道可道,非常道”。哲学家认为人和人之间很难互相理解。黑格尔曾言,没有一个人理解他,只有他的一位学生理解他,但这位学生还把他理解错了。经济学家也认为真正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格林斯潘对此说得最精妙:你如果认为你理解了我的意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但老子说的对“道”的无法理解,显然非指类似于人和人之间难于沟通,而是指人对终极真理根本无法完全把握。

何谓终极真理?在老子是“道”,在古希腊人是“逻各斯”,在希伯来-基督文明是“上帝”。
柏拉图同样认为道不可知,人充其量只能看见其影,不能见其真形。而在希伯来-基督文明的“上帝”观中,上帝并非真理的创造者,乃真理之本体,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只能来自上帝的自我启示。从这种意义上讲,人就像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没有来自上帝的信号,收音机再好也没有用。人对真理的理解相对于绝对的真理本体永远是相对和有限的。正因如此,黑格尔才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感叹。
对于“道”或真理的本体,人们虽然不能完全认识,却可以形成对真理的信仰。这就是由道生出的“一”。老子的“一”,其实就是由上帝或者说真理本体对人的启示所产生的信仰,即《圣经》所言的“未知之事的确据,所望之事的实底”。那么,“二”又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制度,即从不同信仰产生的制度选择。“三”,则是在“二”也就是制度决定的行为选择和技术选择。至于“万物”,当然就是人类的行为最终所产生的一切文明成果了。
原来,人类的文明其实取决于对“道”的信仰。花团锦簇的大千世界、人类的物质成果皆因对道的寻求,缘自信仰而来。万物决定于行为,行为来自制度,制度其实是来自信仰,信仰决定于对道的寻求。

《圣经》言:“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说明心非常重要,它决定一切文明成果。话说得更加精辟而直白,却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意思是相同的。
不妨用一个故事来来诠释上面的见解。这个故事是一位商业朋友讲给我听的。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日本的战斗机一度比美元飞得还快还高,处于上风,最终却败给了美军。原因有许多,其中美军更加重视“人的生命”是被人们忽视重要原因。众所知道,日本空军崇尚“武士道”,强调飞行员要有“钢铁意志”,敢与敌人同归于尽。而美国人受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强调人的生命的,同时认为人的本质是软弱的。所以,当日本最优秀的飞行员不断地在天空为天皇“玉碎”时,美国人却宁愿让们最优秀的飞行员留在地面作教练员;当日本人只重视飞机的速度和高度时,鼓励飞行员拼死作战时,美国人却不惜巨资制造出较为笨重、飞行较慢但钢板很厚,更有利于保护飞行员生命安全的飞机。其结果,在持久的空战中,美国的飞行员得以更好地保存生命以及更多地产生,日本的飞行员却日益匮乏,最终美国打败了日本。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人打赢了日本,这是一个结果,是老子所说的“三”生出的万物。“三”则是美国不惜一切保护飞行员、用资本代替人力的战争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日本更强调人的牺牲精神、以人力代替资本的战争技术战线的选择。“二”呢,是美国的民主制度与日本天皇-军国主义制度的区别。“一”则是美国对上帝的回应所产生的基督信仰以及日本拒绝对上帝的回应转以天皇为神的武士道信念。至于“道”,它在任何地方,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是不变的,永远都是那个终极、是真理,是先于万有的至高存在。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从“一”开始的,也就是对终极的回应不同开始的。

在终极的“道”面前,人需要做的是:选择。譬如,承认神的存在是一种回应,否认神的存在是另一种回应;承认神的存在并积极地寻求神是一种回应,承认神的存在但不寻求神是另一种回应。人生和世界、国家和民族以及企业的发展最终也就因此变得不同。
以此来比较东西方文明,包括看待不同民族的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不同发展,我们便必然注视到其“经济人”背后隐藏的信仰与文化密码,并需要以此来理解他们不同的行为和结果。哲学家说过,人是一个寻找的X。企业对“道”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由此而导致的“一”将成为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制度的选择,最终决定企业的行为与技术选择以及企业的成败。

所以,对“道”的寻求是企业决不可忽视的一件事!

http://www.gospeltimes.cn/news/2009_11_10/6576.htm


一位和尚与一位牧师的一次真实对话

一位和尚与一位牧师的一次真实对话

(福音时报) 编者按:主托付给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做他的见证,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将福音广传。面对佛教徒,如何传福音呢?以下是一位法师和一位牧师关于十诫、仪式、关于“传道”、关于“入世”、关于财富等五个方面的看法。从对话当中,不仅让人看到基督教和佛教的异同之处,而且看到不同宗教之间是可以进行和睦的交流。基督教应与各宗教展开对话,让其它宗教了解基督教,知己知彼,便于传扬基督福音。
一、关于十诫
韩牧师:“当信耶和华为唯一的主的时候,不会雕刻任何的偶像。”
贤甲法师:“为什么?”
韩牧师:“因为神和灵是没有任何形象的。安息日在《旧约》中是礼拜的一天,在这一天要礼拜神,一般意义上不要去做工。在《旧约》中是礼拜六,在《新约》中是礼拜天,因为耶稣是礼拜天复活的。”
贤甲法师:“您讲的第一个(诫命)是信主是唯一的,第二个是不能雕像,第三个是安息日不能劳动。”
韩牧师:“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常相似,前面三个诫命是(关于)上帝的,第四个(是关于)安息日,第五个(是关于)父母。”
贤甲法师:“对父母要怎么样?”
韩牧师:“要孝敬父母。”
贤甲法师:“有没有具体的。”
韩牧师:“它这里面没有具体的。孝敬父母就给你应许,应许你能够长寿,这是唯一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就是当你去做的时候,上帝就会应许,应许你生活的长久。”
贤甲法师:“没明白。允许?”
韩牧师:“应许。就是上帝给你的承诺。”
贤甲法师:“如果你孝顺父母,上帝就会使你长寿。”
韩牧师:“对。”
贤甲法师:“五个了。然后呢?”
韩牧师:“具体顺序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杀人,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一切。”
贤甲法师:“不得做假见证这一块要求挺严的。所以他们说西方人做生意比较诚实。”
韩牧师:“做假东西的很少,……”
贤甲法师:“人家都不愿跟中国人做买卖,中国人老变。”
 
二、关于仪式
 
韩牧师:“我们作为一个信徒,加入就有一个洗礼的仪式。”
贤甲法师:“这类似我们的皈依。”
韩牧师:“我们一般在祈祷的内容里有赞美,也有忏悔,还有为自己、为别人、为教会、为国家祈求。”
贤甲法师:“都可以求,还是都要求?可以选一个吧。”
韩牧师:“可以合一。”
贤甲法师:“像伊斯兰教每天祈求五次,你们祈求几次?”
韩牧师:“我们没有具体的要求。”
贤甲法师:“我们是早殿、晚殿大家一起做功课,其它时间个人可以安排。”
韩牧师:“我们一般也是这样一个规律。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有一个祷告,基本没有固定的。有定时的祷告,也有随时的祷告。比如说有一件急切的事情今天一天都祷告,都可以。”
韩牧师:“神和灵是无所不在的,不会被任何具体的事物所阻挡,所以可以在任何地方,可以在坐飞机的时候,可以在教堂里,在家里都可以(祷告)。”
贤甲法师:“你们有跪拜吗?”
韩牧师:“我们有跪,有站立,也有坐着,(各个姿态)都有。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就像你们的虔诚,一般不能躺着的。”
贤甲法师:“不能放逸。”
韩牧师:“就是这个原则。坐着是特殊情况,教堂里礼拜的时候都是站着祷告,自己单独祷告都是跪着。”
 
三、关于“传道”
 
贤甲法师:“我一直有个疑问,佛教徒出家后专心住在寺院里修学传播佛法,但是就我们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是不如基督教推广得好。但是你们也没有出家,也不是专门住在教堂里。为什么你们的效果比我们好呢?”
韩牧师:“基督教最强调的一个字就是‘爱’。耶稣讲你们若彼此相爱,众人就因此认识你们,是我的门徒了,最好的(传道)途径就是爱。为什么留学人员回来之后都信了耶稣呢?就是因为国外这方面做得好。教会一般有各种各样的关怀,我们称传福音小组,给信众传福音。很多人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和他们接触,体验到这种爱了,就愿意接受圣经,接受他们所接触的信仰。”
贤甲法师:“关怀。在佛教里我们一般不会走出庙门去,等着愿者上钩,你们会主动关怀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韩牧师:“刚才小王给你讲了,我们的神是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我们相信圣灵是无处不在的,在耶稣升天以后,圣灵在我们周边做工,我们相信一个人能接受信仰需有圣灵的工作。也需要我们人做的工作,我们要去给他去讲,要在生活中去关怀他,要为他祷告,这都是我们该做的。”
贤甲法师:“你替他做祷告,对吗?”
韩牧师:“就是为他祈祷。请上帝来帮助他,在他里面做一个能接受的信仰。我们相信上帝不替人做人该做的事情,上帝赋予人双手、智慧,人该做的要去做。”
贤甲法师:“你的意思是说,比如说我需要帮助,你来帮助我,给我来传福音,……”
韩牧师:“对,这就是我们该做的。”
贤甲法师:“你们该做的就是传福音。圣灵不会做这个工作,只有他的信徒可以做这个工作。”
韩牧师:“对,神做的是我们看不见的工作。反正有人该做的,有神该做的,我们称为同工。我和范牧师在教会里还有一个职务叫同工,我不知道你们……。”
贤甲法师:“同志。”
韩牧师:“对,就像共产党的那个同志的意思。”
贤甲法师:“同志是佛教的词,就是志同道合的意思。”
韩牧师:“我们和我们的上帝也是同工。”
 
四、关于“入世”
 
贤甲法师:“你们是不是经常关心这些需要帮助的信徒、信众。”
韩牧师:“比如(他们)有疾病我们会到医院去探访他们,去家里给他们做祷告,有时候会(给他们)打电话,通过这些方式去关怀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上帝的爱,把爱传达给他们。目前国内基督徒毕竟还是少数,像美国、北欧的国家特别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贤甲法师:“我们强调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出庙门。”
韩牧师:“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告诉我们)传递我们的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使命,(是)我们的大使命。要有这样的使命感。”
贤甲法师:“中国佛教一直以来好像类似是隐士、山林式的感觉,跟社会接触不紧密。”
韩牧师:“对,对。我昨天翻了一下学诚大和尚的那个博客书,也强调在社会中……有很多思考”
贤甲法师:“他脑筋比较先进一些,不是完全照搬传统的那些方式。博客,光盘等都会采用。我觉得这也是向西方、台湾那些佛教团体学习的。”
韩牧师:“我以前看到和尚拿手机,感觉特别怪怪的。”
贤甲法师:“等于大家心目中(的)和尚就应该与世隔绝的,是不是,可能是历史原因吧,给了大家这样一个思维模式。”
韩牧师:“对,对。历史就给了你们定了这个模式。”
贤甲法师:“我认为这种经济浪潮、科技浪潮对宗教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越来越忙碌,重视金钱呀,对信仰会越来越难以深入,你们会觉得有这种问题吗?”
韩牧师:“当然有了,我们的信徒,每一个周末都去教堂。我们承认人都是非常忙碌的,人很难抵制世间的这些诱惑,这跟你们很相似。但是我们认为人需要上帝的话语来不断地来更新我们,像礼拜天来沟通交流这样一个时间。六天做不到,这一天做个美好的见证。”
贤甲法师:“通过我的行持来见上帝的?”
韩牧师:“对。要去沟通。”
贤甲法师:“你们有没有像刚才讲的,工业时代经济化浪潮会不会对你们基督徒有影响?”
韩牧师:“其实有好多的事情需要去回应,比如说同性恋的问题,试管婴儿的问题,还有安乐死的问题,关键这些怎么帮助他们解答,好多这些问题,像离婚的问题,有些确实很有争议,但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
贤甲法师:“去帮助别人。”
韩牧师:“对,对。你就是在这种事情当中去面对这些问题。”
贤甲法师:“按理说,压力大时大家对精神导师的需求会更大,看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他们。佛教里会有一些修行特别好的人,像学诚大和尚,他那种智慧、爱心特别强,他就能够帮助……,碰到具体的事情能够解决掉。像我们普通的出家人不一定有这种能力。那你们基督教里也有这种比较厉害的大德?”
韩牧师:“对,我们也有这样一个区分。在教会有不同的恩赐,按照俗话来说就是有不同的才智,比如说讲台上的,有人聊天的时候作用很大,功效很大,教会有这样的人才彼此搭配,一同的来侍奉上帝,没有一个人(是)全才。”
贤甲法师:“你们有没有,像佛教里面的祖师、大德,他一出世就会对周围,乃至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等他一去世,佛教称“圆寂”,这个宗派就慢慢衰落下去。佛教经常有这种现象。”
韩牧师:“基督教也有。”
贤甲法师:“也有这样非常杰出的人出现?”
韩牧师:“看来所有的宗教都有这个共性。”
贤甲法师:“我们叫大德高僧,你们叫什么呀?”
韩牧师:“布道家,在那个时代有轰动的效应。”
贤甲法师:“听说有一个马丁路德,他是这样的人物吗?”
韩牧师:“对,……在他之前西方只有天主教,(他将)一些教义进行了改革,衍生出来今天的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神父也是不可以结婚的,像和尚一样。改革以后牧师也可以成家,也可以分开,都属于自愿,但是没有原则上的限制。”

五、关于财富
 
贤甲法师:“天主教和你们比起来多不多?”
韩牧师:“其实差不多。天主教目前10亿左右,基督教徒也是10亿。他们在有些方面有调整,基督教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欧、英国、德国、芬兰、瑞典等,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天主教是南欧,东欧也有一部分,南美洲。这是因为历史原因,传教的影响,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是天主教国家,澳大利亚是基督教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
贤甲法师:“10亿天主教徒有多少出家的,修行的,单身的?”
韩牧师:“一般只有神父要求单身,信徒不要求单身。”
贤甲法师:“神父就相当于我们这样,终身要住在教堂。”
韩牧师:“对。”
贤甲法师:“全世界有多少人呢?”
韩牧师:“我还真不知道,应该比例会很少吧。”
贤甲法师:“刚才你不是说发达国家基督教徒比较多一些?”
韩牧师:“目前非洲国家也有一些。”
贤甲法师:“全世界不信教的人数有多少呢?”
韩牧师:“有10亿左右,可能都在中国。”
贤甲法师:“你刚才说你们两个就20亿了,然后伊斯兰教也有10多亿,这样就30多亿;然后佛教再来几亿?”
韩牧师:“5亿还是8亿,剩下的还有印度教、犹太教、东正教。”
贤甲法师:“不信教的人大多在中国?”
韩牧师:“对。”
贤甲法师:“我是这么解释西方人那么富有:因为他们有基督教基本的教义约束他们,这就类似中国佛家、儒家、道家的一些诚实、平等呀,所以他就会比较富有。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韩牧师:“好像有一本书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讲宗教衍生出来的伦理观是西方经济一个坚实的根基。”
贤甲法师:“真正起作用的是这个,是文化的力量,而不是这些工业、这些技术。”
韩牧师:“对。那些是硬件的,其实软件更重要。”
贤甲法师:“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韩牧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中有一部分说,要最大能力的去赚钱,尽最大能力去奉献,尽最大能力去节俭。”
贤甲法师:“节俭?”
韩牧师:“对。西方的富翁富的了不得,有几百亿,却非常地节俭。像比尔•盖茨,他能够把自己的资产奉献给慈善机构。”
贤甲法师:“一个是尽大努力去赚钱,一个是尽大努力去奉献,(还有一个是)尽大努力去节俭。后两条在中国还有,但第一条在中国可能没有,它比较强调创造财富这一块,激励你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中国人强调淡泊名利,所以很容易比较消极。作为中国人对赚钱比较轻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比较淡薄这些钱,你怎么看这些呢?”
韩牧师:“这是一种传统的文人的观点,现在人们都注重钱,现在是金钱社会。”
贤甲法师:“大家注重是注重,很实际,但是说内心里觉得不是很高尚的,中国人一直这样认为,虽然大家都在赚钱,但价值观念还是有的,基督徒对金钱的看法是什么呢?”
韩牧师:“钱本身是好的。”
贤甲法师:“这好像和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大一样。”
韩牧师:“金钱本身是好的,人是有罪的。钱,我认为是中性的,可以做好多事情。基督教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认为:人都犯了罪,所以都是罪人,达不到上帝的那个标准。
以上对话是摘自贤甲法师博客上的一篇文章。这是贤甲法师和一位牧师在飞机旅途中,真实的对话。从中看到了他能客观地比较信仰。作为福音使者的主的门徒,在向佛教徒传福音时,首先也需要确定两件事情:
第一、我们所信的、确实比他们所相信的更真实、更合于真理吗?
如果我们传福音的对象是一些心灵空虚,没有先入为主宗教观的人,你只需要把耶稣基督介绍给他,教导他祷告,他自己通常就会经历到神的真实。因此,对那样的人,也许你不需要具备稳固的真理根基,甚至你不必确定“基督真理的唯一性”,也能把福音传出去。
但佛教徒不一样,他们多半已经接受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信仰逻辑,甚至有一些佛教徒对于形而上的、生命的、灵界的事都已有了相当程度的经历与知识,如果我们对所要传的基督信仰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能以具体的条理逻辑向他们证实这是唯一的真理,势必无法帮助他们弃假从真。因此,我们自己必须先有稳固的信仰,在道理、逻辑上确定“基督真理的唯一性”。
第二、是否确知所信的“福音真是福音”?
我们必须确知“福音真是福音”,也就是说:这福音确实是他生命的必须、生活的帮助、生存的目的。如果福音只是另一套的信条,另一种的教义,那么他们又何必背弃所信的神明菩萨,来接受基督呢?因此,我们不只要领受救恩,更要认识福音的本质,了解福音的奥秘,才好成为福音的执事,“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才能使佛教徒迷途知返,蒙恩得福。

http://www.gospeltimes.cn/news/2009_11_09/6556.htm
http://www.gospeltimes.cn/news/2009_11_09/6558.htm